师资队伍
教师信息 TEACHERS

白俄罗斯孔子学院:中白教育合作的璀璨明珠

职称/职务:

教育背景/工作经历:

  2019年5月1日,习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有助于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深共识、增强合力★★★。

  语大孔院不仅开设了丰富的中文相关课程★★★,还积极开展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各类活动。例如★★★,每年举办孔子学院日、新春晚会、中秋晚会等活动;承办“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白俄罗斯赛区选拔赛并频获佳绩;举办“我眼中的中国★★”绘画比赛和“诗歌散文中的中国”汉语语言类竞赛★★★;举办极具特色的各类大师班活动★,如“中国武术★★★”大师班★、★“中国音乐”大师班★★、★“中国传统手工艺”大师班、中国书法/国画大师班等。丰富的中文课程和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白俄罗斯学生★、民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为当地学生和社区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历史、艺术、语言和习俗的窗口★★,加深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语大孔院通过组织各类研讨会★、专题讲座和工作坊★★,促进了中白高校间的师资交流,推动了双方在科研和社会观点、教学方法上的合作。两校依托孔子学院建立起学术交流平台★,推进了多领域的科研合作和学术讨论。例如,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已连续举办多年的“中白教育论坛★★”和2024年举办的第一届★★“中白妇女论坛”等均吸引了大量相关领域的学者及专家参加,为两国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开展学术交流创造了机会和平台。2024年9月24日至25日,第五届“中白教育论坛:一带一路”在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举行★★★。来自白俄罗斯和中国的专家学者、高校及中小学校长★★★、孔院院长、中文教师和学生等近200人参会★★★。语大孔院作为中白两国高校合作的桥梁★★,通过双方在教学★、科研★、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学术资源的共享★★★,还加深了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为两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语大孔院积极促进中白双方高校之间的校际合作,为学科建设和师生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其典型的双边合作模式有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学生联合培养、双边交换留学和教师培训能力与提升等。同时,语大孔院开设了白俄罗斯高校首个中文系,成为培养高级翻译、外语教师的关键基地。

  近年来,语大孔院及下设孔子课堂的教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有24个教学点(其中2个为孔子课堂),遍布白俄罗斯明斯克、维捷布斯克、莫吉廖夫、布列斯特和格罗德诺等5个城市。作为中白两国高校学术科研合作交流的平台和中白文化交流的纽带,语大孔院通过丰富的中文教学课程和多样的文化活动★★★,在促进两校之间的校际交流协作及两国文化★、教育和经济各领域的交流中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2024年6月7日,“汉语桥★”世界大中小学生中文比赛白俄罗斯赛区决赛颁奖典礼在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礼堂举行(作者供图)

  语大孔院由东南大学与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简称“语大★”)共同筹建★,2011年★★,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揭牌,并正式成立。14年来,东南大学坚持设立初衷,始终以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和推广国际中文教育为目标,积极支持和部署孔子学院的相关工作★★★。2013年12月★,语大孔院被授予“优秀孔子学院”荣誉称号。

  自中白建交以来★,尤其是1992年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教育合作协议,为孔子学院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中白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白工业园项目的启动犹如一阵春风,为中白教育合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合作步伐大幅加快★★。2020年★,面对新一轮挑战,孔子学院品牌运营机制迎来变革★★。白俄罗斯的孔子学院紧跟变革步伐★★★,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内涵建设不断深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在语大孔院作为交流平台的基础上,两校的协作有效促进了双方的校企合作,使相关产业纵深发展★,有效推进了产学联合新模式建立的进程。

  近年来,语大孔院当地注册学员年均1200人左右。例如,2021-2023年度,语大孔院学员人次从1000多人增长到2000人以上,累计学生总数已近2万人★。随着注册学员数量的增长,孔院师资也随之逐步增加,搭建起一支高质量的优秀教师团队。目前★★★,语大孔院共有师资人员30余名,其中★★★,中方院长1人、公派教师1人、公派志愿者3人、海外志愿者17人、本土中文教师10人。

  在语大孔院的平台基础上,东南大学与语大签署了两校合作协议★★,开展了全方位实质性合作★★★,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和海外教育学院均曾与语大进行师生互访、师资交流、学生交换等交流活动,如开展东南大学俄语系研究生赴语大交流★★★,语大学生参加来华“汉语桥”夏令营等学生交换学习活动★★,以及语大教授为东南大学俄语专业学生授课、东南大学教授为语大孔院中文教师进行线上培训等教师之间的培训交流活动。此外,两校还共同发起了针对中文翻译专业的“3+1★★”联合培养方案,帮助语大中文专业的提升与发展,同时发起针对俄语专业的“3+1”联合培养方案,反哺了东南大学的俄语相关学科发展。

  为拓展中文专业相关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语大曾于2018年3月组织了白俄罗斯首场★★“中白工业园企业校招会”。2022年3月,语大孔院举办了中白校企合作圆桌会议;同年5月★★,语大和中白工业园签署合作协议,为白方中文及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职业指导及就业机会★。

  随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创新式开展线上中文课程项目,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开展教学和学习交流★★★,成为中白两国高校校际合作的新模式★。2024年,东南大学为语大孔院的学员开通了中文联盟平台的使用权限,让在白中文学习者可以更便利地获取中文学习资源。

  同时★★,语大孔院还致力于推动两国教育合作项目的实施。2022年5月6日,语大孔院协助白俄罗斯巴拉诺维奇第七中学与中国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进行了★★“云签约”,成功缔结了国际姐妹学校关系,进一步促进了中白国际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据了解,因教学环境的局限性,许多白俄罗斯中小学生往往只能通过传统的中文教材和视频材料学习中文,很少有机会与来自中国的教师交流,无法满足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迫切愿望,因此,学生们的中文水平往往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成功缔结的国际姐妹学校为两国中小学生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深入了解、共同进步的桥梁和平台,不仅成为白俄罗斯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更对提升白俄罗斯中小学中文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项目的创新实践,语大孔院积极参与并促成姐妹学校的建立与发展,不断提升孔子学院在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每年都有来自明斯克的师生团组来华访问和参加夏令营,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及中国高等教育★,如“白俄罗斯校长访华团”和“白俄罗斯大学生夏令营”等。自语大孔院成立以来,已有近300名学生通过孔子学院的奖学金项目在中国高校学习中文和国际中文教育相关专业★★。

  2024年是孔子学院创立20周年★。20年来★,在中华文化传播与全球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孔子学院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而白俄罗斯孔子学院在推动中白双方教育及各领域交流合作方面亦起到了关键作用。

  目前★,白俄罗斯共有7所孔子学院、2处独立孔子课堂★。随着孔子学院的建立与发展,中文教学的范围也已经全面扩展至白俄罗斯明斯克州、布列斯特州、维捷布斯克州★、戈梅利州、格罗德诺州、莫吉廖夫州以及直辖市明斯克市等7个行政区域内★★★。其中,白俄罗斯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简称“语大孔院”)在加强建设高校间的协同机制与校际合作、促进双方语言文化交流和推动多领域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白两国以人文交流为契机,不断深化着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两国互信水平,加深多领域合作。未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中白两国进一步发展为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孔子学院的角色将更加重要,有望在未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白友谊和互利合作写下新的篇章。(作者 徐雪君系东南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孔子学院办公室秘书)

  近年来★★★,语大孔院充分利用双方高校的优势资源,完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模式★★,建立了“中文+”产研学平台,助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些努力不仅推动了教育的国际化合作,也为白俄罗斯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探索★,更为中白两国搭建了坚实的桥梁★★,促进了文化、教育和科技等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深入的文化交流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奠定了情感基础★。在此过程中,语大孔院始终坚持★★“做好中文教学相关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为促进白俄罗斯人民对中文以及中国文化的了解、巩固和发展中国同白俄罗斯两国的友好关系作出了突出贡献。

  长期以来,中白工业园与白俄罗斯多所高校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为白俄罗斯高校的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供积极支持★★★,成为众多白俄罗斯高校毕业生最向往的就业去处★。依托语大孔院,东南大学将中白工业园作为合作平台★★,与白俄罗斯高校在科研及成果转化方面开展合作★★。如今★,很多双边合作的教学和科研项目都依托中白工业园中的企业开展活动,如促成了中白联合科技合作中心的设立等★★★。

  2019年5月1日,习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有助于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深共识、增强合力★★★。

  语大孔院不仅开设了丰富的中文相关课程★★★,还积极开展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各类活动。例如★★★,每年举办孔子学院日、新春晚会、中秋晚会等活动;承办“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白俄罗斯赛区选拔赛并频获佳绩;举办“我眼中的中国★★”绘画比赛和“诗歌散文中的中国”汉语语言类竞赛★★★;举办极具特色的各类大师班活动★,如“中国武术★★★”大师班★、★“中国音乐”大师班★★、★“中国传统手工艺”大师班、中国书法/国画大师班等。丰富的中文课程和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白俄罗斯学生★、民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为当地学生和社区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历史、艺术、语言和习俗的窗口★★,加深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语大孔院通过组织各类研讨会★、专题讲座和工作坊★★,促进了中白高校间的师资交流,推动了双方在科研和社会观点、教学方法上的合作。两校依托孔子学院建立起学术交流平台★,推进了多领域的科研合作和学术讨论。例如,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已连续举办多年的“中白教育论坛★★”和2024年举办的第一届★★“中白妇女论坛”等均吸引了大量相关领域的学者及专家参加,为两国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开展学术交流创造了机会和平台。2024年9月24日至25日,第五届“中白教育论坛:一带一路”在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举行★★★。来自白俄罗斯和中国的专家学者、高校及中小学校长★★★、孔院院长、中文教师和学生等近200人参会★★★。语大孔院作为中白两国高校合作的桥梁★★,通过双方在教学★、科研★、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学术资源的共享★★★,还加深了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为两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语大孔院积极促进中白双方高校之间的校际合作,为学科建设和师生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其典型的双边合作模式有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学生联合培养、双边交换留学和教师培训能力与提升等。同时,语大孔院开设了白俄罗斯高校首个中文系,成为培养高级翻译、外语教师的关键基地。

  近年来,语大孔院及下设孔子课堂的教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有24个教学点(其中2个为孔子课堂),遍布白俄罗斯明斯克、维捷布斯克、莫吉廖夫、布列斯特和格罗德诺等5个城市。作为中白两国高校学术科研合作交流的平台和中白文化交流的纽带,语大孔院通过丰富的中文教学课程和多样的文化活动★★★,在促进两校之间的校际交流协作及两国文化★、教育和经济各领域的交流中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2024年6月7日,“汉语桥★”世界大中小学生中文比赛白俄罗斯赛区决赛颁奖典礼在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礼堂举行(作者供图)

  语大孔院由东南大学与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简称“语大★”)共同筹建★,2011年★★,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揭牌,并正式成立。14年来,东南大学坚持设立初衷,始终以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和推广国际中文教育为目标,积极支持和部署孔子学院的相关工作★★★。2013年12月★,语大孔院被授予“优秀孔子学院”荣誉称号。

  自中白建交以来★,尤其是1992年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教育合作协议,为孔子学院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中白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中白工业园项目的启动犹如一阵春风,为中白教育合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合作步伐大幅加快★★。2020年★,面对新一轮挑战,孔子学院品牌运营机制迎来变革★★。白俄罗斯的孔子学院紧跟变革步伐★★★,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内涵建设不断深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在语大孔院作为交流平台的基础上,两校的协作有效促进了双方的校企合作,使相关产业纵深发展★,有效推进了产学联合新模式建立的进程。

  近年来,语大孔院当地注册学员年均1200人左右。例如,2021-2023年度,语大孔院学员人次从1000多人增长到2000人以上,累计学生总数已近2万人★。随着注册学员数量的增长,孔院师资也随之逐步增加,搭建起一支高质量的优秀教师团队。目前★★★,语大孔院共有师资人员30余名,其中★★★,中方院长1人、公派教师1人、公派志愿者3人、海外志愿者17人、本土中文教师10人。

  在语大孔院的平台基础上,东南大学与语大签署了两校合作协议★★,开展了全方位实质性合作★★★,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和海外教育学院均曾与语大进行师生互访、师资交流、学生交换等交流活动,如开展东南大学俄语系研究生赴语大交流★★★,语大学生参加来华“汉语桥”夏令营等学生交换学习活动★★,以及语大教授为东南大学俄语专业学生授课、东南大学教授为语大孔院中文教师进行线上培训等教师之间的培训交流活动。此外,两校还共同发起了针对中文翻译专业的“3+1★★”联合培养方案,帮助语大中文专业的提升与发展,同时发起针对俄语专业的“3+1”联合培养方案,反哺了东南大学的俄语相关学科发展。

  为拓展中文专业相关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语大曾于2018年3月组织了白俄罗斯首场★★“中白工业园企业校招会”。2022年3月,语大孔院举办了中白校企合作圆桌会议;同年5月★★,语大和中白工业园签署合作协议,为白方中文及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职业指导及就业机会★。

  随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创新式开展线上中文课程项目,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开展教学和学习交流★★★,成为中白两国高校校际合作的新模式★。2024年,东南大学为语大孔院的学员开通了中文联盟平台的使用权限,让在白中文学习者可以更便利地获取中文学习资源。

  同时★★,语大孔院还致力于推动两国教育合作项目的实施。2022年5月6日,语大孔院协助白俄罗斯巴拉诺维奇第七中学与中国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进行了★★“云签约”,成功缔结了国际姐妹学校关系,进一步促进了中白国际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据了解,因教学环境的局限性,许多白俄罗斯中小学生往往只能通过传统的中文教材和视频材料学习中文,很少有机会与来自中国的教师交流,无法满足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迫切愿望,因此,学生们的中文水平往往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成功缔结的国际姐妹学校为两国中小学生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深入了解、共同进步的桥梁和平台,不仅成为白俄罗斯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更对提升白俄罗斯中小学中文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项目的创新实践,语大孔院积极参与并促成姐妹学校的建立与发展,不断提升孔子学院在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每年都有来自明斯克的师生团组来华访问和参加夏令营,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及中国高等教育★,如“白俄罗斯校长访华团”和“白俄罗斯大学生夏令营”等。自语大孔院成立以来,已有近300名学生通过孔子学院的奖学金项目在中国高校学习中文和国际中文教育相关专业★★。

  2024年是孔子学院创立20周年★。20年来★,在中华文化传播与全球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孔子学院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而白俄罗斯孔子学院在推动中白双方教育及各领域交流合作方面亦起到了关键作用。

  目前★,白俄罗斯共有7所孔子学院、2处独立孔子课堂★。随着孔子学院的建立与发展,中文教学的范围也已经全面扩展至白俄罗斯明斯克州、布列斯特州、维捷布斯克州★、戈梅利州、格罗德诺州、莫吉廖夫州以及直辖市明斯克市等7个行政区域内★★★。其中,白俄罗斯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简称“语大孔院”)在加强建设高校间的协同机制与校际合作、促进双方语言文化交流和推动多领域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白两国以人文交流为契机,不断深化着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两国互信水平,加深多领域合作。未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中白两国进一步发展为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孔子学院的角色将更加重要,有望在未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白友谊和互利合作写下新的篇章。(作者 徐雪君系东南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孔子学院办公室秘书)

  近年来★★★,语大孔院充分利用双方高校的优势资源,完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模式★★,建立了“中文+”产研学平台,助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些努力不仅推动了教育的国际化合作,也为白俄罗斯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探索★,更为中白两国搭建了坚实的桥梁★★,促进了文化、教育和科技等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深入的文化交流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奠定了情感基础★。在此过程中,语大孔院始终坚持★★“做好中文教学相关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为促进白俄罗斯人民对中文以及中国文化的了解、巩固和发展中国同白俄罗斯两国的友好关系作出了突出贡献。

  长期以来,中白工业园与白俄罗斯多所高校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为白俄罗斯高校的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供积极支持★★★,成为众多白俄罗斯高校毕业生最向往的就业去处★。依托语大孔院,东南大学将中白工业园作为合作平台★★,与白俄罗斯高校在科研及成果转化方面开展合作★★。如今★,很多双边合作的教学和科研项目都依托中白工业园中的企业开展活动,如促成了中白联合科技合作中心的设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