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教学学院巡礼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建引领“双融合双促进”五育并举全面推进
职称/职务:
教育背景/工作经历:
湖北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孝昌县委党校开展师生共话“习语用典”特别党课
强化党建引领★,真正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合双促进”。按照学校党委“三抓三强三提升★”要求★★★,强化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前提下★,始终将★★★“一杆一线一堡垒★★”(以支部书记为标杆带动一批党员,以党员为标杆带动一批群众★★★,建强一个支部,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党建思路与业务抓手“一哥一姐”工程一体推进,将标杆支部、标杆党员同领军人才梯队建设融为一体★。其中★★,王求是教授作为老党员、省级师德模范,不仅治学严谨、关爱学生,30多年更是潜心冷门绝学“孝感方言”研究,成为湖北方言研究大家,曾承担国家语保工程其中“孝感方言”部分的任务★★★,先后出版《孝感方言研究》《孝感方言词典》等著作。党委书记王银芹教授充分发挥熟悉市情校情、服务地方经验丰富的优势★★,带领师生积极投身决策咨询和社会服务,先后独立或合作完成二十余篇决策咨询报告★★,以及十余项区域或专项发展规划,其中两篇咨询报告获省政府发展研究奖★,一篇咨询报告获省委副书记批示。余志平、刘怀堂★★★、王应平、张蕊、孙黎等一批在各自领域较有影响、老中青相结合的教授梯队,以及陈昕、王飞、张文旭★★、龙羽等中青年骨干,成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各自专业领域★★★“一哥一姐★★”的典型代表。
湖北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孝感市委党校开展师生共话★★“清风习语★★”活动
学生新媒体创业团队创办公司迄今运营数年,为众多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包括宣传片★★★、短视频等各种新媒体制作服务,不仅提升了学生新媒体制作运营实战经验★★★,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广告学专业“乡村大喇叭★★★”学生团队还获得互联网+大赛湖北省银奖★★。★★“爱上爆品★★”大学生双创团队正式入驻学校双创园区★,外聘10余名企业家和媒体大咖担任创业导师。孝感市委主要领导调研湖工时,本项目作为重点汇报展示内容。
一代又一代文院人★★★,坚守教育家精神,牢记“严以治学,诚以立身”校训,厚植情怀、潜心教学★★★,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各级各类人才。在校生熠熠生辉,校友亦璀璨夺目。一批批杰出校友成为学界翘楚,或成为政商精英,或为杏坛领军人才,他们都在各自岗位上为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宋亚云博士、武汉大学陈继勇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宋杰教授,以及为母校捐款500万元修建“湛林体育馆”的湛大卫,捐资设置★★★“春晖文学奖★★★”的欧阳彦★★★、吴宗俊等校友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全院教师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承担教育部产教融合项目★、省社科基金、教育厅重大哲学社会科学委托项目★★、湖北省思想库课题、省教育规划课题等各级各类科研、教研项目近百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和教学参考书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广泛参与社会服务提供决策咨询★,编制各类区域或专项规划1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获省政府发展研究奖★、省社科成果奖,另有一篇决策咨询报告获省领导批示。2024年单笔横向经费超过100万元。
为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工作★★★,展示教学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学校公众号陆续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各教学学院巡礼。
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获批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全员30多名双师获聘双能型教师。广告学专业张蕊教授在省青年教师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并获★“省教学能手”称号★★;张蕊和孙黎两位青年教师分获教育部“智慧教学之星”称号;张文旭老师获湖北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全国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陈昕老师负责拍摄的电影和短视频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
近年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紧扣★★“文学、文化★★、文创”总体特色定位★,聚焦“扛鼎孝感文学旗帜、打造孝感文化高地、争创孝感文创先锋★”发展目标★★,紧贴社会需求,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坚持以赛强能、双创赋能。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全国大广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师范技能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中连年捷报频传★★★,迄今获省级以上奖励290余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多次获得湖北省“校园金话筒”★★“全国大学生主持人大赛★★★”“夏青杯★★★”等湖北赛区一等奖。
01的学院编号,足以说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厚重的办学历史★。作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943年,当时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成立时便设有中文科,1976年恢复设立中文系设置。2003年院系调整时原艺术系广告学专业(1993年湖北省高校最早开设的广告学专业)整体并入成立文学院,后来又先后增设了广播电视新闻(网络与新媒体)、播音与主持、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并于2012年更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落实三全育人★,以劳动教育创新推进五育并举。聚焦★“标准学工、智慧学工★★★、爱的学工”三个学工品牌,抓紧抓好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退役大学生四支队伍作用★,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特点分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构建1+345家校协同的三全育人体系。以劳动教育创新为载体,结合课程思政整合推进一二三课堂★,将德智体美四育融入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培德、增智、识美、健体。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下设中文系★★★、广告系、新闻与播音系,现有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五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艺术两个一级学科★。现有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4人★,博士31人★,硕博比超过90%。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兼职硕士生导师15人,国家公派出国留学3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
学院现有学校首批品牌专业★★★、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汉语言文学),国家一流课程1门(《广告创意及其表现》)★★★,省级一流课程3门(《外国文学名著赏析》《大学语文》《体育比赛现场解说与报道》),省级精品课程或省级精品资源共享4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国文解读》《文科毕业论文写作》)。202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还顺利通过教育部二级师范专业认证★。
立足社会需求和学科专业建设需要★★★,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改善教学与实习实训条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有新文科实验实训中心,成立了融媒体中心★★、数字艺术设计室、演播厅★★、录音室、摄影棚、师范技能训练室等29个实验室;建有4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