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教师信息 TEACHERS

中国最惨文科专业堪称“天坑之王”

职称/职务:

教育背景/工作经历:

  在本科专业目录中,汉语国际教育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 [5]★★。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22 届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生毕业后的落实率为 81.5%,位列倒数第三名★★,仅好于心理学类和法学类 [3]。

  [13] 黄雅琪. (2023)★★★. 新时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方向调查与分析——以吉林外国语大学为例★★.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10), 63-66.

  [15] 国家公务员局. (2023).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

  对口率较高的北京语言大学,1987-2018 年间毕业校友的专业对口率也只有 24.4% [9]。在一些名气稍逊的双非院校,就业对口率可能更低★。比如在浙江外国语学院已经毕业的 228 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中,从事相关行业的比例只有 3.9% [10]★★。

  根据麦可思的就业报告★★,汉语国际教育已经连续两年登上本科生就业红牌榜,愣是把多次上榜的历史学给挤了下去,成为突如其来的一匹“黑马”[3]。

  本来起点就不如其他热门专业吃香,一眼望得到头的涨薪之路更让许多汉教人愁眉苦脸。

  虽然汉教毕业生的全国平均薪酬水平缺乏相关统计★★,但我们可以从最终就业岗位相似的中国语言文学大类专业的薪资数据中窥探一二。

  在机构干虽然时间更自由,但很多人也担心课时费高了收不到学生,课件都做好了却无人来学;价格太低又成为廉价劳动力★★★,兢兢业业结果却白干。

  而且,很多有学习汉语需求的国家并非英语国家,如俄罗斯、法国、越南等,有小语种背景的更具优势。

  吉林外国语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除了外派,8★★.93% 的汉教生希望在国内高校担任国际中文教师,10.71% 有意向去国内国际中文教育机构任职 [13]★。

  “文科都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网红考研名师张雪峰在直播时对文科的评价,让“文科无用论”的话题又一次成为讨论焦点 [1]★★★。

  例如云南省 2023 年度公中★★★,不少岗位点明了只要中国语言文学类中的汉语言文学★★★、汉语言等专业★★,同属一个大类的汉语国际教育却不符合报名资格★★。在 2024 年的国考中,也只有 12 个汉语国际教育对口的直属岗位 [14][15]。

  大学生就业难,文科生更难★。在学科鄙视链中,文科似乎是最底层的存在:新传卷、法学苦、历史学冷★★、小语种天坑……每个专业拎出来,都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吐★★★。

  招聘会上,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形相去甚远★★:在四川某高校的招聘会上,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专业非常抢手★★★,通讯工程专业的学子认为“工作比较好找”,而汉教学子的内心则充满苦涩★,有人投了十几家都没有回音。

  有人认为不能以“专业是否对口”来评价就业★★,但也有人认为工作与专业的不匹配会使就业质量大打折扣。

  事实上,还不必等走出校园的象牙塔★,汉教生就开始暗暗担心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了★★★。

  一项覆盖了四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对教学环境的满意度、对专业的接受度和自豪感较高,而对就业与升学前景、专业实践的认同水平最低 [4]。

  根据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的公开数据,截至 2023 年底★★★,中国已通过中外合作方式在 160 个国家(地区)设立了 1271 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2]★★。

  除了专业之间的鸿沟,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海外中文教育市场,让本就困难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6]。

  很多学生对学习还抱着极大热情,品文学★、读外语★★★,积极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和争取出国机会★★。但一想到毕业后要谋求生计★★,许多人不由得扶额苦笑★★:唉,这专业也真是的。

  一项针对北京语言大学相关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研究显示,不当对外汉语教师的话★,汉教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管理类★★、文字类、外语教师和公务员等。

  不仅如此,给人讲课光是自己懂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能表达出来。很多人一走上讲台就大脑一片空白,更别提淡定自若地用双语给一群外国人教中文了。

  为什么汉语国际教育的就业那么不尽如人意?横亘在很多汉教生面前的一大难题是,工作不对口。

  因为出国岗位名额有限★,而且外派对年龄★★、学历、教龄和资格证有一定要求,较为严苛。例如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颁发的《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有一定筛选功能★★★,考试难度并不低。

  这些职业并不是没有可替代性,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汉语国际教育横跨三门细分专业——汉语言、外语和教育学★★,但和这三个专业的学生相比,自己什么都学了,却又不够专精。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3年版).

  五年后★★,其他专业纷纷靠资历熬出头★★★,而中国语言文学类还在龟速前进。不仅月收入吊车尾,五年来的月收入涨幅也只有 76%★★,妥妥的倒数第一。

  [4] 赵春秋★★★. (2021)★. 基于专业认同调查的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改革研究.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05), 85-91.

  都说中国语言文学类是文科中的就业★★“万金油”★,但在文理之争面前总是处于下风★★。

  [8] 艾瑞深校友会网. (2024)★★. 2024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7] 刘弘★, & 杨明明★★★. (2020). 华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调查与思考. 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02), 41-50★★.

  连面包也拿不到,谈什么水仙花呢?在汉语国际教育自己的评分系统下,汉教生不禁锐评:科目三都比这个专业有传播力★★★。

  [10] 严伟剑★★★. (2021).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 教育观察(17), 1-4.

  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一直在 60% 上下徘徊 [11]。无论如何,相较于其他专业★★★,汉教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确实很难有用武之地★★。

  那么,汉教人的出路在哪里?学了四年,汉语国际教育的尽头仍然是文秘★★、外语教师和编制★。

  一项针对华东师范大学 2012-2019 届共八届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尽管华东师范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已经位列全国第三★★★,就业不对口情况依然严重 [7][8]★★。

  对很多汉教生来说,教书育人固然能让人有成就感,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中文走向世界也让人充满自豪,但是找不着饭碗、薪资情况不乐观的现实,难免会挫伤不少人的情怀★★。

  传统上认为,国际汉语教师、汉语教师志愿者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教师等岗位★,属于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直接相关的就业类别★★★,然而,八年间能在本科毕业后就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的人数★,不到直接就业总人数的 8% [7]。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14] 云南省公务员局. (2023). 云南省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跟踪调查★,2017 届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 4411 元,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一众专业里还不算垫底。

  即使有幸获得了名额★★★、顺利出国也不能一劳永逸★★,因为公派出国的任期一般在 2-4 年 [12]。回国后★,汉教生依然得另谋出路。

  “汉语热★”高涨时★★,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到了求职时★,接连碰壁的汉教生只能自嘲★“把路走窄了”★★,和大多数文科学子一样★,千军万马挤考公、考编、考教资的独木桥。

  [9] 张黎, & 王志尚. (2022)★. 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去向及相关情况调查——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01)★★★, 78-86+96★★.

  在本科专业目录中,汉语国际教育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 [5]★★。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22 届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生毕业后的落实率为 81.5%,位列倒数第三名★★,仅好于心理学类和法学类 [3]。

  [13] 黄雅琪. (2023)★★★. 新时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方向调查与分析——以吉林外国语大学为例★★.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10), 63-66.

  [15] 国家公务员局. (2023).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

  对口率较高的北京语言大学,1987-2018 年间毕业校友的专业对口率也只有 24.4% [9]。在一些名气稍逊的双非院校,就业对口率可能更低★。比如在浙江外国语学院已经毕业的 228 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中,从事相关行业的比例只有 3.9% [10]★★。

  根据麦可思的就业报告★★,汉语国际教育已经连续两年登上本科生就业红牌榜,愣是把多次上榜的历史学给挤了下去,成为突如其来的一匹“黑马”[3]。

  本来起点就不如其他热门专业吃香,一眼望得到头的涨薪之路更让许多汉教人愁眉苦脸。

  虽然汉教毕业生的全国平均薪酬水平缺乏相关统计★★,但我们可以从最终就业岗位相似的中国语言文学大类专业的薪资数据中窥探一二。

  在机构干虽然时间更自由,但很多人也担心课时费高了收不到学生,课件都做好了却无人来学;价格太低又成为廉价劳动力★★★,兢兢业业结果却白干。

  而且,很多有学习汉语需求的国家并非英语国家,如俄罗斯、法国、越南等,有小语种背景的更具优势。

  吉林外国语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除了外派,8★★.93% 的汉教生希望在国内高校担任国际中文教师,10.71% 有意向去国内国际中文教育机构任职 [13]★。

  “文科都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网红考研名师张雪峰在直播时对文科的评价,让“文科无用论”的话题又一次成为讨论焦点 [1]★★★。

  例如云南省 2023 年度公中★★★,不少岗位点明了只要中国语言文学类中的汉语言文学★★★、汉语言等专业★★,同属一个大类的汉语国际教育却不符合报名资格★★。在 2024 年的国考中,也只有 12 个汉语国际教育对口的直属岗位 [14][15]。

  大学生就业难,文科生更难★。在学科鄙视链中,文科似乎是最底层的存在:新传卷、法学苦、历史学冷★★、小语种天坑……每个专业拎出来,都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吐★★★。

  招聘会上,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形相去甚远★★:在四川某高校的招聘会上,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专业非常抢手★★★,通讯工程专业的学子认为“工作比较好找”,而汉教学子的内心则充满苦涩★,有人投了十几家都没有回音。

  有人认为不能以“专业是否对口”来评价就业★★,但也有人认为工作与专业的不匹配会使就业质量大打折扣。

  事实上,还不必等走出校园的象牙塔★,汉教生就开始暗暗担心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了★★★。

  一项覆盖了四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对教学环境的满意度、对专业的接受度和自豪感较高,而对就业与升学前景、专业实践的认同水平最低 [4]。

  根据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的公开数据,截至 2023 年底★★★,中国已通过中外合作方式在 160 个国家(地区)设立了 1271 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2]★★。

  除了专业之间的鸿沟,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海外中文教育市场,让本就困难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6]。

  很多学生对学习还抱着极大热情,品文学★、读外语★★★,积极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和争取出国机会★★。但一想到毕业后要谋求生计★★,许多人不由得扶额苦笑★★:唉,这专业也真是的。

  一项针对北京语言大学相关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研究显示,不当对外汉语教师的话★,汉教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管理类★★、文字类、外语教师和公务员等。

  不仅如此,给人讲课光是自己懂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能表达出来。很多人一走上讲台就大脑一片空白,更别提淡定自若地用双语给一群外国人教中文了。

  为什么汉语国际教育的就业那么不尽如人意?横亘在很多汉教生面前的一大难题是,工作不对口。

  因为出国岗位名额有限★,而且外派对年龄★★、学历、教龄和资格证有一定要求,较为严苛。例如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颁发的《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有一定筛选功能★★★,考试难度并不低。

  这些职业并不是没有可替代性,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汉语国际教育横跨三门细分专业——汉语言、外语和教育学★★,但和这三个专业的学生相比,自己什么都学了,却又不够专精。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3年版).

  五年后★★,其他专业纷纷靠资历熬出头★★★,而中国语言文学类还在龟速前进。不仅月收入吊车尾,五年来的月收入涨幅也只有 76%★★,妥妥的倒数第一。

  [4] 赵春秋★★★. (2021)★. 基于专业认同调查的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改革研究.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05), 85-91.

  都说中国语言文学类是文科中的就业★★“万金油”★,但在文理之争面前总是处于下风★★。

  [8] 艾瑞深校友会网. (2024)★★. 2024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7] 刘弘★, & 杨明明★★★. (2020). 华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调查与思考. 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02), 41-50★★.

  连面包也拿不到,谈什么水仙花呢?在汉语国际教育自己的评分系统下,汉教生不禁锐评:科目三都比这个专业有传播力★★★。

  [10] 严伟剑★★★. (2021). 新文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 教育观察(17), 1-4.

  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一直在 60% 上下徘徊 [11]。无论如何,相较于其他专业★★★,汉教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确实很难有用武之地★★。

  那么,汉教人的出路在哪里?学了四年,汉语国际教育的尽头仍然是文秘★★、外语教师和编制★。

  一项针对华东师范大学 2012-2019 届共八届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尽管华东师范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已经位列全国第三★★★,就业不对口情况依然严重 [7][8]★★。

  对很多汉教生来说,教书育人固然能让人有成就感,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中文走向世界也让人充满自豪,但是找不着饭碗、薪资情况不乐观的现实,难免会挫伤不少人的情怀★★。

  传统上认为,国际汉语教师、汉语教师志愿者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教师等岗位★,属于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直接相关的就业类别★★★,然而,八年间能在本科毕业后就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的人数★,不到直接就业总人数的 8% [7]。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14] 云南省公务员局. (2023). 云南省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跟踪调查★,2017 届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 4411 元,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一众专业里还不算垫底。

  即使有幸获得了名额★★★、顺利出国也不能一劳永逸★★,因为公派出国的任期一般在 2-4 年 [12]。回国后★,汉教生依然得另谋出路。

  “汉语热★”高涨时★★,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到了求职时★,接连碰壁的汉教生只能自嘲★“把路走窄了”★★,和大多数文科学子一样★,千军万马挤考公、考编、考教资的独木桥。

  [9] 张黎, & 王志尚. (2022)★. 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去向及相关情况调查——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01)★★★, 78-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