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改革在路上
职称/职务:
教育背景/工作经历:
第三教师职称改革还需要转变职能。政府部门主要是建立制度、制定标准★、结构比例控制和监督检查,真正把职称评审权交到评委会,把聘用权交到学校★。针对一些教龄长的老教师。很多地方都规定,教龄在25年或30年以上的,以及距退休年龄不足3年的乡村老教师评职称不占学校岗位比例。有些地方还规定,教师退休时已有岗位职称如果满3年,退休前可自然晋升一级岗位职称。教育部今年6月份也专门发布文件,要求加大教师实际工作年限在职称评审中的考核权重★。另外还有就是有班主任工作经历的这一类教师。我们都知道班主任是学校最为辛苦的一个岗位。无论是评一级教师还是高级教师,都强调在任现职以来要有一定年限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有些地方还有规定★,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优先评职称★。当然每个学校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那么把聘用权下放到学校,让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相关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教师职称改革还需要科学公正★。改革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着力提高人才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评价机制的公信力,把激励教师长期从教、引导教师教书育人★、不断提高能力素质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首先教师职称改革依靠的是制度创新★。本次改革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统一了自1986年以来一直施行的中、小学两大职称系列,首次设置了正高级职称★,从制度框架、评审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对中小学职称制度进行了整体设计★。现在的教师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虽然层级分了很多★,但是各个层级之间的比例确实是相当的不协调★,比如很多学校副高指标根本就没有或者有很好的名额,那么辛苦多年的一线教师根本就不敢指望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都会破罐子破摔,最后只是把教书作为一项工作来完成了。因此★,适当提高各层级之间的比例★,把差距尽量减少★,让大家都有一颗积极争取向上的心。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管现在教师职称制度如何改革★,我们做教师的都不应该忘记那最初的使命,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幸福的翱翔。(王艳)
2018年1月22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印发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8年工作要点》,虽然通知中只是提供工作参考★,但无疑明确了今年工作方向。其中包括了八个大方面26个工作要点★。关于教师职称改革重点放在了第五个方面的第14点。持续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提升教师队伍治理能力。即:深化教师管理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研制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进教师岗位管理改革★,研究修订中小学、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意见★。再仔细阅读其中的具体规定,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教师职称改革有这样一条细则:教师的职称改革将会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始★,待取得相关成效之后,将会向各大高校展开。
我们都知道,中小学教师评职称除了要看个人的实力(即要符合该职称满足的各种条件)之外,还需要看各个学校的职称分配指标。换句话说即使你个人条件完全符合条件★,但是学校没有名额的话,你在该年也不能被评上,来年如果也没有指标的话★,你还将继续等待。而每个学校分配的指标又是有限的,只有建立公平公正的评聘机制,把激励教师长期从教、引导教师教书育人、不断提高能力素质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展现自我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从职称上来得到体现的★。现在很多学校的招聘中都会有这样一条★,要求必须是中级及以上职称,高级职称优先等★。当然教师职称,还涉及到教师薪资待遇,福利水平等,最能关联教师的切身利益,一向是教师们最关注的地方★。因此,教师职称的改革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有消息★,短时间便能在社会上就引起广泛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