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Academic lecture

牢记历史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2025-01-17

  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上加倍努力。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加快建设一批零碳园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尽快实现制造业企业100%使用清洁和绿色电力。

  多措并举提振消费★。壮大大宗消费,助力“福品”消费,促进国货★★★“潮品”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培育新型融合消费业态★。打造更多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商圈、特色步行街★。

  忠诚铸魂、恪尽职守、为民造福★★★,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以改革之力推动发展。更大勇气破解难题,勇蹚深水区、敢啃硬骨头★。更加自觉尊崇法治,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相统一。更宽视野更新观念,跳出条条框框限制,突破利益固化藩篱。

  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支持企业拓展全球市场。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更高水平建设★★★“两国双园”、金砖创新基地★、海丝中央法务区。培育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打好新时代新“侨牌”★,深入实施闽商回归工程★★★。

  乡村振兴重在全面★★。深入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建设16个★★“两通工程”项目,完成农村建设品质提升投资260亿元以上。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33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万家。建好并力争重组入列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实施中试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行动★,推动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守住安全底线★★★。深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严抓食品药品专项治理,筑牢食品药品安全每一道防线。狠抓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切实防范自然灾害。

  新型城镇化重在质量★★。加力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归属感,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同等享受优质的教育★★★、良好的医疗、普惠的养老托育★★★。

  (三)以为民之心造福百姓。问需于民,保质保量完成3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问计于民★★,让决策更合实际★★、政策更接地气★、对策更好落实★★。问效于民★★,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加强风险防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严防金融风险★★。完善地方债务管理。

  更优环境支持企业发展。持续清理废除显失公平的壁垒障碍★,确保各类经营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服务企业“四通四到”机制。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建好长汀★★★、宁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实施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程,提高闽都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妈祖文化、海丝文化等影响力。推进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等考古研究,推动万里茶道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区域发展重在协调★。加快福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优化厦漳泉都市圈内部空间结构★,支持三明龙岩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滚动实施300个以上海洋经济重点项目。深化新时代山海协作,建好首批★★★“产业飞地”和★★★“科创飞地★★”★★。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

  在强化污染防治攻坚上靶向发力。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设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75%以上★,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率90%以上。加快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更实举措推进两岸融合★。完善台湾同胞在闽就业★★、就医、住房、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制度保障★。推动放宽台资市场准入,支持厦门、平潭探索建设两岸共同市场先行区域,构建厦金、福马“同城生活圈”★★★。深入实施闽台历史展示溯源工程,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妈祖文化中心等。

  坚持不懈做好以文化人工作★★★。实施新时代“闽派”文艺精品工程★。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优化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延时错时开放服务。

  (五)以清廉之举树好形象★★。一刻不停推进自我革命,一抓到底纠治“★”,引导广大干部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一以贯之节用裕民★★,坚持过紧日子,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民生急需处、花在发展紧要上★★。

  全面织牢社保网络。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建立城乡居民连续参保、基金零报销激励机制★。加强适老化改造和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培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1万人次★★。制定完善生育补贴、普惠托育服务专项奖补等政策,推进公办幼儿园改造新增普惠托位。完善兜底帮扶体系★★★。

  全心守护人民健康★。持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建强国家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拓展推广先诊疗后付费、“免陪照护服务”、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远程诊疗等医疗便民举措★★。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建改扩建10个全民健身共享中心★。

  加快数字化全面赋能★★。升级全省一体化算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省一体化公共数据平台★★。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推动一网公开、一网办事、一网监管、一网交易★★。深化★“千行百业”行动,聚焦重点领域,培育更多数字应用场景★★★。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持续用力。加快完善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两屏一带六江两溪”生态保护修复。深化生态保护补偿等改革★★★,持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一)以忠诚之魂永葆本色。学思想,坚持不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讲政治,更加坚定拥戴核心、忠诚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强党性,对党赤胆忠诚★★,为党和人民事业忘我奉献。守纪律,确保政府各项工作按制度来★★★、按程序走、按规矩办★★。

  更大力度纵深推进改革。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推动出台《福建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巩固提升★、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三多★★★”改革试点★★。深化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厦门综合改革试点★、零基预算改革。

  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加力推动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等★★,有效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深化★★“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培育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全力促进就业增收。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万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7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5万亩以上★。做强做优临海蓝色★★★、闽西北绿色、闽东南高优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打造45个林下经济重点县★★。实施★★“三茶★”统筹,推广★“以竹代塑★★”,发展蔬菜设施种植等。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实现一级达标高中县级全覆盖。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双一流★”和新型研究型★、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实施10个以上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8%以上。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全链条体制机制。

  我们要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保持定力★、绵绵用力★★★,以新动能新活力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滚动实施1500个以上省重点技改项目。推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突破30%。积极培育氢能、新型电池、未来显示、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形成10个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抓实社会治理。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提高信访工作法治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

  全力以赴扩大投资。推动更多项目纳入“两重”建设。深化开展“投资福建★★★”全球招商★★,引进落地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0个★。实施省重点项目1550个左右、年度计划投资7150亿元。用好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政策,强化保障,推动项目快速落地。

  (四)以务实之风履职尽责★★★。干字当头,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落实整治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